• 主讲教师
  • 教师队伍
  • 课程描述
  • 课程建设规划
  • 课程学习
  • 课程负责人
  • 心理书籍
  • 课程视频
  •  

     

         我校从2001年成立心理咨询中心,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,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已经成为了一门教学理念先进、内容体系合理、教学方法多样、教学手段丰富、教学效果明显的课程。其间,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:

    第一阶段:萌芽期(2000-2001年)

        2000年起,针对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,邀请有关专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,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。同时,开始探索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。

    第二阶段:开创期(2001-2006年)

        2001年,正式成立心理咨询中心,开始进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,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工作。2004年引进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。2006年心理系的成立,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步入专业化正规化的轨道。在部分班级开设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,同时开设了《普通心理学》、《社会心理学》等延伸性课程,尝试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,注重师生互动,获得学生的热烈欢迎,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    第三阶段:发展期(2006-2011年)

        2006年起,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的公选课,根据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,修订了教学大纲,完善了教学内容。积极尝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,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,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。积极举办第二课堂活动,如心理讲座和培训、心理健康月活动等。设立了专门的心理网站,将有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,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。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,建立了心理素质拓展基地,培养了一批在心理素质拓展领域比较有影响的教练,建立了心理咨询QQ群等,帮助很多学生消除了心理困扰。

    第四阶段:成熟期(2011年-至今)

        2011年起,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调整为面向大学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,以便更加及时地面向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。逐渐建立了以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为核心、包括系列延伸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在内的多维课程体系。形成了多渠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“1+6多元教学法”,构建了“四个结合”的实践教学环节。重视团队建设,课程组隔周进行一次教学研讨和心理咨询案例研讨。 本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,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。